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唐骏垚 通讯员 褚陈静 姚玲玲
游客骑“小红车”逛青山村。拍友 周鹏 摄
(资料图片)
当不少乡村面临“空心化”时,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的人气却越来越旺:来自全球的80多名“新村民”在这里常驻,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村民开始返乡。背后有何玄机?近日,我们前往这个余杭西部小山村探寻。
驶出高速口不多远,便到了青山村村口——一个绿底白字、极具设计感的青山村Logo非常醒目。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林红在一旁等着我们。“我们村不大,今天天气也不错,骑自行车逛一逛吧。”林红说。
骑自行车?难道她还给我们准备了自行车?没想到没走几步,一个“小红车”借还点出现在我们眼前。原来早在2020年,杭州市城管局联合公共自行车公司就给青山村送去了60辆小红车。去年9月,又有50辆“小红车”来到了青山村。这些车子,散布在村内的多个借还点。
我们往村子深处骑去。路上,一位骑着“小红车”的村民停下来,跟林红打招呼。“这是郑小芬。”林红转头给我们介绍。我们凑上去聊起来。
“我是它的忠实粉丝。以前在杭州工作时,我就经常骑,非常方便!”说起“小红车”,50多岁的郑小芬连连点赞,打开了话匣子。她告诉我们,现在村民们串个门,只要不是太远,“小红车”是首选;开民宿的村民会向客人推荐“小红车”,还会带他们骑车逛村子。
“这里空气好,环境也好,各种配套服务都有,感觉和城里差不多。”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,郑小芬说印象最深的,就是原先只能在城里享受到的服务,现在村里也都有了:除了“小红车”,村里还有配套齐全的养老服务中心、小朋友放学了还有“美育”晚托、爱足球的村民可以在真草皮球场上来场比赛……
与郑小芬道别后,林红带我们去了村里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。远远就看到一幢两层楼上有“百岁幸福家”5个字。“这里原先是废弃厂房,去年在镇里支持下,我们改造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,去年底投用的,村里60岁以上老人免费用。”林红说。
走进一楼, 数十位老人或在棋牌室娱乐、或一起坐着看戏、或坐在沙发上看书读报。快80岁的杜顺娣正和朋友们看着电视里的戏曲节目,有说有笑。“百岁幸福家”成了这位独居老人的“第二个家”。她告诉我们,在这里有很多服务,按摩、量血压、理头发等等,“该有的都有,去二楼还可以坐电梯。我最喜欢看戏,跟几个老伙伴一起听戏学戏。他们说我人都开朗了很多嘞。”杜顺娣笑着跟我们聊天。
离开“百岁幸福家”,林红又领着我们去往另一处。丛林掩映处,我们发现了两栋极具艺术感的夯土小屋,入口处的木板上写着“青山自然学校”。林红告诉我们,这里除了作为村里青年人的公共空间,还是村里孩子亲近自然、体验手工的“美育课堂”。“我们邀请专业教育研究院设计课程,专业老师带着孩子做手工、认识动植物等等。村里的手工艺人也会来教课。目前,村里小学一到二年级的17个孩子,周一到周五下课就会过来。”林红说。
与其他村不同,在青山村,还有80多位常住在村里的“新村民”。他们是设计师、手工艺人、插画师、摄影师等。他们的到来,为村民们带来很多文化领域的服务。每年不定期的音乐节、艺术展、体育比赛等,让新老村民们一起享受精神愉悦。2022年,青山村还成功创建了省级首批美育示范村。在采访中,我们感觉到,这些“新村民”打破了青山村原有的“成长逻辑”,赋予了它新的发展动力。在此基础上,黄湖镇和青山村不断供给新老村民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,让“新村民”愿意留下、出去打拼的老村民愿意回乡。
在这片“试验田”里,我们窥见了“未来乡村”的多种可能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